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 章(1 / 2)

第01章

夏日的午后总是格外容易犯困,云乔托腮看着案上平摊着的《内训》,眼皮不自觉地打颤,头也时不时地沉下去,又倏地惊醒过来,反反复复。

书房的雕花窗半掩着,暖风拂过,送来不知名的清淡花香。

辛嬷嬷上前来添了杯浓茶,轻咳了声,贴心地提醒道:“太子妃可将‘谨行’、‘勤励’这两节背下来了?晚些时候娘娘可是要考较的。”

闻言,云乔总算是提起些精神来,拍了拍脸颊,端起那浓茶来灌了半盏。

“请慢些,”辛嬷嬷在一旁看得忍不住皱眉,再次提醒道,“太子妃忘了前些日子跟着教习嬷嬷学过的饮食规矩了吗?”

云乔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讪讪地笑了笑,颇为乖巧地应道:“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辛嬷嬷将她这反应看在眼中,摇头笑了声,也没再念叨下去。

这位太子妃实在是天生的好脾气,虽礼节规矩不及那些名门闺秀们,可行事却格外招人喜欢。别说辛嬷嬷,就连最初不大看得过她出身的皇后娘娘,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待她的态度也好了许多。

背完书,便又该习字了。

宫人收拾了桌案,铺开上好的白鹿纸,拿青玉镇尺压了,又研好了松烟墨。

在皇后娘娘安排的诸多课业中,云乔最怵的便是练字,因为这实在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补上的,那拙劣的字迹她自己看得都觉得脸热。

就这,也已经是她在家中时,随着裴承思练过些时日的成果了。

云乔并不是出身名门的闺秀,自小没念过书,能认得字,是全凭自家与镇上的教书先生有些交情罢了。

她也压根没想过在文墨上费工夫,没那个闲空、闲钱。

在那偏远小镇上,女子能认字算账,已经算是很好的。只是没想到,她嫁的那个穷书生竟然是流落民间的皇子,阴差阳错的,她也不得不学起这些来。

在旁人眼中,云乔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离开小镇那日,左邻右舍都说她是要到宫中过好日子去了。殊不知自打进宫起,她就没闲上过半日,数也数不清的事情压过来,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她是个知好歹的,从没抱怨过半句不好,学得勤勤恳恳。

整整三张字写完后,云乔放下笔,揉了揉酸疼的肩臂,幽幽地叹了口气:“我这字还是没什么长进……”

“这事急不来,太子妃不必介怀。娘娘让您写字,也并非是要看什么结果,而是想让您修身养性,磨磨性子罢了。”辛嬷嬷打量着案上那字,含笑道,“细看起来,倒是与太子殿下的字迹有些相仿。”

提起裴承思,云乔立时来了兴致,不吝夸赞道:“他的字可比我好多了,云泥之别呢。”

裴承思的手生得很好看,一看就是读书人执笔的手,修长,骨节分明,如玉石雕就一般精致。云乔对文墨并没什么兴趣,但偶尔闲暇时,也会缠着让他手把手地教自己写字。

但其实没多大长进,毕竟她的心思压根不纯,精力也没放在写字上,纯粹是打着习字的名头调|情。

那时是食髓知味,乐在其中,如今倒是真后悔了。

晚些时候,皇后娘娘处理完宫务,云乔便随着辛嬷嬷过去正殿,将今日要记的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

皇后娘娘拿了把竹剪,慢悠悠地修剪着联珠瓶中的插花,又随口问了些前几日的,见云乔对答如流,脸上也添了些笑意,颔首道:“很好。”

云乔则像是个被夫子夸赞了的学生,唇角高高地翘了起来,随即又想起昨日教习嬷嬷的话,收敛了得意的神色,规规矩矩地低头喝茶。

她年纪不大,虽有些小聪明,但并不是那种心机深沉的。尤其对于陈皇后这样见多识广的人而言,只一扫,就能将她的心思猜个差不离了。

“尝尝御厨新制的糕点吧。”陈皇后扬了扬下巴示意她自便,打理好瓶中的花后,令人挪去窗前,这才又看向云乔。

那糕点是带了酥皮的,稍有不慎,便会显得狼狈。但云乔的吃相很好,显然是将教习嬷嬷的话听进去了的,又吃得专心致志,喜好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

陈皇后看了会儿,终于还是提了为东宫置侧妃之事。

云乔安安静静地听着,捧着茶盏的手微微收紧,一时间也说不出是错愕更多些,还是“终于还是来了”的心情更多些。

陈皇后是看着云乔眼眸渐渐暗下去的,恍惚间,又想起自己那远嫁的女儿来,叹了口气,耐性十足地同她说道:“本宫并非是要与你为难。只是你得明白,你的夫君是太子、是储君,如今的东宫、将来的后宫,都不可能只有你一人。”

“可,”云乔顿了顿,大着胆子回了句,“咱们那位开国的武帝……”

本朝那位武帝,终身只有一位皇后,为她空置六宫,一生一世一双人,是一段经久不衰的佳话。

陈皇后愣了下,一时又是好笑又是唏嘘。

“傻孩子,”陈皇后摇了摇头,想说些什么,最终却还是改了口,“也是,你这样的年纪,总还是会抱有期待的。”

云乔听出皇后话中的意思,抿了抿唇,沉默不语。她其实也知道,男女之间的感情并不牢靠,人心易变,但却还是选择信任裴承思。

早些时候,不少世家大族属意太子妃的位置,哪怕知晓裴承思流落民间时曾娶妻,想要结亲的一众官员仍旧没彻底歇了心思,只是暂且按捺下来。

虽说搁置“糟糠之妻”不大妥当,可并没几个人认为,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子配得上太子妃的名头。

可裴承思却还是将她接到京中来,力排众议,给了她太子妃的名分,东宫之中只她一人。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