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掌上齐眉> 第358章 康王黑锅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8章 康王黑锅王(2 / 2)

她神色清冷,言语却比刀子还利,

“莫不是刘大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天生地养?”

刘高明面色一青,没待他开口说话。

苏锦沅便继续挺直了背脊说道:“莫说前朝林太后垂帘听政,曾创下景运之治让得后世称颂,就说先太祖庆元帝打天下立朝之时,其长姐屡次救他于阵前,率兵攻陷前朝,替大晋立下不世基业。”

“这大晋江山有一半都是你口中妇人所得,当年太祖更亲封其长姐为宸王,可上朝议政,可率兵百万,论真起来,宸王牌位如今还供奉在太庙之中,与太祖并立。”

“我大晋立朝也有数百年,可曾有半条律令女子不可入朝堂。”

“还是刘大人眼中,宸王也是无知妇孺,不配与你堂堂男儿并立朝堂?”

苏锦沅的话掷地有声,而刘高明脸色瞬间苍白。

晋朝建朝之时,的确有这么一位宸王,以女子之身被封亲王,享亲王权势,得承齐家血脉,死后更得太祖亲旨奉入太庙,与太祖皇帝的牌位同置于太庙最高的位置。

大晋建朝已有数百年,传承至今,宸王之事早就已经被人忘记,皇室虽然年年供奉太庙,那之后却再无女子能以入朝。

朝中百官早就默认,这朝堂是男人博弈的地方,就连庆帝几乎都快要忘记了这位祖奶奶,更何况是向来心高气傲的刘高明。

他苏锦沅女子之身登入朝堂攻讦萧家,却被苏锦沅这般反击,直接将刘高明放在了烈火之上。

哪怕所有人都觉得刘高明之前的话没什么问题,可谁敢去应苏锦沅的话?若真说一句女子不配,那就是藐视宸王,藐视太祖。

就算是庆帝也担不起这罪名。

刘高明脸色煞白,吓得“砰”的一声跪在地上,急声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

苏锦沅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既无此意,那刘大人为何刚才不问缘由,就指责我以妇人之身进入朝堂,更给我扣上个藐视圣上的罪名?”

“刘大人是觉得我好欺负,还是想要冤害我萧家,离间萧家和陛下君臣之情?”

“我……我……”

任是刘高明平日里巧舌如簧,一张嘴厉害至极,此时却也被苏锦沅堵得说不出半句话来。

满朝大臣看着被苏锦沅几句话就说得脸色煞白,满头大汗的刘高明,眼见着他就要背上一个离间君臣之情,藐视太祖的罪名。

原本想要出头指责谢云宴的那些人都是后背直冒冷汗,默默收回了自己还没踏出去的脚。

薄膺眼神微松,垂头时嘴角露出一丝笑来。

杨宏站在人群里更是打了个冷颤,瞧着刘高明就毫无同情心的轻啐了一声:也不打听打听这女煞星是谁,居然就想要为难人家。

遭罪了吧。

该!

……

庆帝原还见刘高明占着上风之时,便听之任之,如今见刘高明居然被苏锦沅逼成这般,而苏锦沅咄咄逼人之势,更哪有半点往日谦逊。

他开口沉声道:“刘爱卿,你失仪了。”

刘高明满脸慌然:“臣绝无冒犯太祖之意,也绝不敢挑拨陛下与朝臣之间君臣之情,之前只是气愤谢大人抗旨冒犯陛下,才会一时失言,求陛下恕罪。”

庆帝冷声道:“你身为御史,当知谨言慎行。”

“朝堂失仪,言及太祖圣明,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刘高明重重松了口气,冷汗顺着衣襟留下之时,却也知道庆帝这已经是极为袒护他的责罚,否则若叫苏锦沅死咬着他冒犯太祖之事不放,今日他休想好过。

刘高明连忙说道:“臣谢陛下宽宏。”

等刘高明连忙退下之后,庆帝才垂眼看着殿中跪着的苏锦沅,依旧是那张温柔好看的模样,眉眼间不带半点锋芒。

可刚才那一幕,却足以叫庆帝明白,他当初对这女子看走了眼。

庆帝沉声说道:“刘御史刚才虽然言行失态,可有句话却没说错。”

“朕亲自下旨让谢云宴归京,他却屡次抗旨,他眼里可还有朕这个皇帝!”

苏锦沅收敛了方才对着刘高明时的冷厉之色,对着庆帝时,一如之前恭谨:

“陛下误会了,六弟对陛下从无半点不臣之心,萧家也对大晋忠心耿耿,绝不敢有半点违逆之意。”

“之前陛下派康王前往淮安之时,六弟就已经打算移交漕运之事归京,谁料却被贼人行刺,伤重难愈,又恐有人会伤及康王,所以才留在淮安保护康王。”

“这次陛下旨意到了淮安之后,知陛下愿惩奸佞,也已经查明当日谋害六弟之人,六弟便即刻与臣妇一同启程,押送漕司罪臣入京。”

“奈何才刚离开淮安,便闻阜宁之地突现岛寇倭夷,不仅烧杀抢掠伤及百姓,还围了阜宁府衙。”

苏锦沅情真意切,说话时不卑不亢,言语清晰,

“当时情况紧急,康王爷心系百姓苍生,不忍见阜宁生灵涂炭,便做主让六弟先行与他一起率兵前往驱逐倭夷,又怕误了京中之事,所以才让臣妇先行押解漕司之人回京复命。”

“此事薛内侍可以作证,康王爷怕陛下动怒,也让府中长史詹明江与臣妇一同入京禀明此事。”

众人这才发现,苏锦沅进来时身后跟着的那人有些眼熟,仔细一看,才有人辨认出来,那人赫然是康王府长史,也是康王身边最为信任之人。

詹明江跪在苏锦沅身后半步,恭敬说道:“微臣可以作证,谢大人未曾抗旨。”

“王爷刚去淮安之时,谢大人便已有交接之意,怎料有人收买王爷身边之人,行谋害之事。”

“当时除谢大人受伤,淮安一众官员也险些遇刺,谢大人怕王爷为人所害,才留在淮安帮着王爷清查此事。”

詹明江正色说道,

“这一次陛下旨意到了淮安之后,谢大人便主动与王爷提及回京,只南边倭夷为患,殃及整个阜宁,更有蔓延之相。”

“王爷怕若不驱逐会成大患,让得整个沿海一带水深火热,所以才先斩后奏拦了谢大人,让他随同带兵镇压。”

“微臣回京时王爷曾命微臣带回书信与陛下请罪,还望陛下明察。”

那位前往淮安传旨的薛内侍也是“砰”的一声跪在地上,颤声说道:“奴才传旨淮安之后,谢大人即刻便与康王交接,跟奴才启程回京,怎料刚出淮安,就被康王派人拦下。”

拦人的,是康王身边扈从。

将人留在淮安的,也是康王。

如果圣旨传到淮安,谢云宴不肯接旨,不曾动身回京,那自然可以扣他个抗旨不尊的罪名,可他当时是接了旨的,也毫无半点推脱之意,不过两日就将淮安之事交接妥当,还跟着他一起启程回京复命。

是康王派人将人在半道拦了下来,也是康王主动“邀”谢云宴一起带兵驱逐倭夷。

当时看到的人并非内侍一个,连淮安一众官员也知道此事。

谢云宴从头到尾都未曾违逆圣意,更沾不上半点抗旨的罪名,就算有错,那也是康王的错。

满朝大臣:“……”

徐崇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