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唐朝女夫子> 第三章底蕴深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底蕴深厚(1 / 1)

在外为官的大伯父身居高位,由于大伯父口才无双辩几百出,在鸿胪寺任少卿,官居三品,现年四十九岁,娶妻刘氏,为自己师座嫡长女,有子两人有女一人。大儿子王琼林在洛阳任县令,娶妻安氏。二儿子王璀林为吏部行走,娶妻杨氏。女儿王钿,嫁于博陵崔氏。大伯父还有庶子三个庶女两个,均婚。

二伯父在河南任别驾,官居从四品,在任上也是干的风生水起,娶妻赵氏两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王轩林娶妻崔氏,二儿子王玮林娶妻李氏,三儿子王诚林未婚,大女儿王珊小女儿王妍均未婚。二伯父还有一个妾室,生养两个女儿,未婚。

四伯父王徽,京城官学学院任院长,从三品清贵衙门,把一竿子皇亲国戚功勋子弟管的服服帖帖,看见他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天敌啊!娶妻范阳卢氏嫡三女,和四伯父生养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王珺林,小儿子王昭林,大女儿王琪小女儿王陵均未婚。

四伯父纳妾三人,生有三个庶子,两个庶女,偶尔听小丫头们偷偷闲话,说是祖母怪怨四伯父纳妾太多,以至于后院不宁,不过好在四伯母出身高贵总能弹压住那些在京城涨了心眼的小妾们。再加上大伯父一家也在京城,在大伯母作为长房宗妇而培养出来的心机智谋铁血手腕的指导之下,闺中单纯天真着长大的四伯母迅速成长,至今已经成为一个不缺阴谋更不缺阳谋的嫡妻正室。

王岚搞清楚了自己父辈的嫡出五兄弟后,直接傻眼了,还是计划生育好啊!这么多的堂哥堂姐,自己一向不爱记人的毛病在这个巨大的家庭里可这么活啊?弄不好就要被按上一个目无尊长,不悌兄姐的罪名,以她了解的古代史来说,谁家的子弟被按上这样的罪名,那可是一辈子都就毁了啊!还别说是在千年清贵的王氏家族,那就是跌落十八层地狱的永世不能超生的大罪。

作为教育世家,你竟然把自己的子弟教育成这个样子,那你家的书院也就到了关门的时候,所以,祖父在自家传承千年的祖训“言宜慢,心宜善”的基础上,逐一制定的家规第一条就是不许内斗,更加不许外斗,若是出门在外,王氏族人窝里反起内讧,除族。古代家族抱团取暖的意识相当强大,王氏家族历史上就有一位颇为受宠的庶女长辈和嫡女小辈在外相互掐架被除族后,遭到社会唾骂夫家休弃之后自尽的例子,他们那一支到现在在家族里头都抬不起来,所以,王氏族里的任何人都不敢在外做出一丁点有损王氏颜面的事情。

王岚心里哀叹了一声,祖父还有庶子女,老天啊!光是祖父这一只就有已有嫡子五人,嫡女两人,庶子八人,庶女七人。而嫡子又有嫡子八人嫡女六人,嫡子的庶子十人,庶女七人。还有祖父的庶子又有嫡庶子十七人,嫡庶女二十人。王岚扶额,要不要人活了啊?这么能生,怎么记得住?还好还好,嫡亲的伯父就只有三伯父在家,人少好记,先记一家是一家。

祖父的庶子,自己的庶伯父们有的在外为官,有的在外教书,留在祖宅的也分出去过了,罢了,先把眼前的认全了再说吧,好在这时候嫡庶之分特别严,有些大户人家的庶子和下人奴仆一样。自己占了个嫡出的嫡出,对着庶出的兄弟姐妹只管笑着点点头目光诚恳情绪友善就可以了。

这么多的数字庞大的人员还只是祖父一支的,算上祖父的二弟王绩一家和三弟王策一家,老天,王岚直接就扑床了。这得多大的地儿才能装得下这么多的人啊!想当初看《红楼梦》看到荣国府和宁国府占地多么多么的宽广,成十几条街什么的。和自己所在的太原王氏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天差地别啊!

听教养妈妈谦虚的说道,祖父这一支的府邸占地就有好几百亩,正中心处在中轴线上的是祖父和祖母的院子春晖堂,东面和西面散落着五个五个嫡子两个嫡女的院落。分别以梅兰菊竹松柏枫为名,外围是祖父的庶子的院落,庶女出嫁后院落收回给庶子的子女用。再外围是家生子世仆的居所。

王岚因病调养身体,还没有踏出自己的院子一步,但是从自己的院落来看,房屋是用直灵窗的回廊简称抄手回廊连接而成的对称轴式的四合院,而且还有荷园水亭,小桥流水九曲长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厅一榭无不带着清贵文人的典雅精致。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累世望族钟鸣鼎食缨簪世家啊!身为现代人的王岚没有一点代入感和融合感,完全不能认同自己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就拥有一个三进大院子花园式别墅,还有四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六个三等丫鬟,奶妈一个教养妈妈一个,粗使丫鬟十个,洒扫婆子负责洒扫看门上夜共有十人。仔细一算,自己一个五岁孩童就有三十六人服侍,那这个家里八九十号主子们,那的有多少个仆妇?王岚再一次震惊了,这个号称清贵无比以诗书传家的太原王氏究竟是用什么维持这个庞大无比的家族的运转?

她生生的打了一个冷战,想起《红楼梦》里寅吃卯粮的事来,随即又自嘲的笑笑,自己一个五岁的小娃儿还操心的真多,这是身为长子嫡孙大伯父和大伯母该操心的事情,且凭自己有限的文史知识知道,在此后几十年里,唐朝的门阀世家都会安然无恙,只在武则天称帝以后,才开始打压门阀世家,而王氏竟然伙同京兆杜氏安稳的撤出长安,隐退在河南和湖北。

哎呀,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先学会怎么才能做一个清贵人家的小娘子为第一要务,自己刚来什么都不懂,好在年岁还小,少不得要拿出当年高考的劲头从头学起,才能不堕了父亲大名鼎鼎的德先生的名号!

林中胖鹦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