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网游竞技>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六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六十四)(2 / 5)

古代乘船按水位收船资

渡资摩崖石刻位于澳江古码头一黑页岩岩石上,每个字径约厘米—5厘米,虽然有近200年历史,但字迹还依稀可见:“舟楫之利,本以通往来,近因子侄纷更多事,兹众等公议,定:澳水安流一文,满牛皮石二文;大水难渡,听其对约甘愿,公定如此,倘有违者,就近闻知,众等自当督责,决不宽恕,许家众等谨白。”

“这是清嘉庆年间澳江古渠对渡的收费标准,类似于现在的‘乡规民约’及价格表。”市文物普查小组成员吴艺娟告诉记者,从石刻上的字样来看,应该是按照水位来收取船资,“比如说江水水位上涨时,船家危险增加,就要加倍收费。”

码头曾连接湖头和刺桐港

“沿江而上就是湖头,顺江而下就是刺桐港。”吴艺娟介绍说,湖头在古代是泉州乃至南方的一个经济重镇,内陆的木炭、茶叶、瓷器、木材等土特产通过水路顺流而下,再经过刺桐港销往世界各地。而大批布匹、药材、盐巴等也经泉州销往内地。澳江古码头正好位于这个当时非常繁忙的水运通道上。

“当时泉州最大的交易市场就在湖头。”湖头文化站的李绍清站长告诉记者,从北宋至清朝时期,泉州的水路可以直通湖头,湖头因此成立一个连接沿海与内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当时湖头繁荣程度堪比泉州,被称之为‘小泉州’。”李站长介绍说,古时湖头是永安、大田、德化、永春等通海的中转站,各地的客商云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