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红楼之挽天倾>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十里楼台,万家灯火,扬州自古繁华(2 / 5)

刘积贤拱手应是,然后大步离了官厅,分派锦衣府卫去了。

贾珩看向赵默,道:「这些也只是稍解燃眉之急,彼等贪墨财货不是挥霍一空,就是藏匿他处,如今能追缴浮财一半已是天幸,这些河堤需要抢修,再加上雇用军民,还有四十万两的缺口。」

随着先前督修河堤,对所需银两几何,他心头也有一些数。

赵默沉吟片刻,说道:「再从淮安府府库中拨付两三万两银子应急,另外江左布政使司每年这时

会有一笔二十万两的结余,以应不时之需,本阁向两江总督衙门行文,筹批十万两,南京工部再行拨付十万两,工部可能指望不上,东拼西凑,大抵能筹措三十万两置备物料。」

淮扬之地按着管辖,就属于江左布政使司、两江总督管辖,而赵默就曾担任过江南巡抚,对两江官场的一些情形十分清楚。

赵默道:「杜大人。」

杜季同心头咯噔一下,隐隐觉得不妙,笑了笑道:「赵阁老有何教诲?」

赵默沉吟道:「杜总督,朝廷今年拨付漕河衙门的银子三十万两,用以疏浚漕运,购置舟船,刚刚解送至漕运部院,不妨拿出来五万两,以纾河事之困。」

每年朝廷为了保障漕运,都会拨付一笔经费用来馈给漕粮卫所需的粮米,赵默身为阁臣,自然心知肚明,这时打起了漕运衙门的主意。

杜季同:「.....」

「赵阁老,这些银子是用来置备舟船,输送粮米。」杜季同苦笑了一声,诉苦道。

本来还以为能看戏,谁知打秋风都打到他这里来了,不过,向河道衙门拨付一笔,来日也好奏疏具陈,插手河务。

然而,就在这时,贾珩乜了一眼杜季同,淡淡道:「既杜大人为难,那就不必了,还有缺额之银,上次河南修堤,还有河工银两未曾用尽,留足险工外,再匀出十万两调配南河,毕竟都是用之于河务。

向杜季同「化缘」的结果,就是其人一定会上奏疏提及此事表功,然后再让执掌户部的杨国昌重新拨付一批,他图什么?

其为漕运总督,加淮扬巡抚,一分钱都不出,此事回头复盘,浙党的两位要员必然是要拿来说嘴的。

杜季同闻言,心头一凛,生出一阵烦躁,只觉吃了个暗亏。

赵默惊讶不已,问道:「从开封府上游至萧县数百里长堤,如何还有银子?」

内务府拨付了一百万两给河东衙门,此事先前还被一些神京官员议论过,劳民伤财。

贾珩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道:「籍没东河贪渎之官财货填补亏空,驱发贼寇徭役以赎其罪,广散米粮集召百姓,以此节省部分人工,余下皆为购置土木石料,而河道衙门惯常浮冒,朝廷每年拨付例项用之三成,余下皆为贪墨,这一百万两银子,以彼等浮冒习气,用之三十万两,已是朝廷大幸,而在本官手中尽数用之河工,自然还有剩余。」

当初内务府拨付给东河河道衙门一百万两白银专款,现在都没有用完。

而河堤则从开封以西一直修到萧县,大多数用来置备土木石料,几乎用到十成十,就这还剩十几万两。

而这次修河经历,也让贾珩切身体会到修堤「浮冒」之事严重。

清代乾隆年间,丰工用银,河督奏报需用银一百二十万两,治水名臣郭大昌打了两次对折,用了三十万两就能修好,就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德行,四分之一,用之不足三成,全部让河臣贪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