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梦逝再生缘> 第十七章 绽露锋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绽露锋芒(1 / 1)

兵部大院,君玉微微点头,示意开始。鸿深把名册递给点将官,第一名被点出列,这是位布衣短打扮的青年后生,个不是很高,却粗壮,腿脚稳健扎实。他步上点将台,对主考官行了大礼,君玉俯身微笑道:“这次皇上开设比武,不□□份地位,希望壮士努力不负此行。”那后生谢过,跳下台阶,进入考场。第一项是步射,一石力的长弓,七钱重的箭,一百五十步外设十支草靶,二百步外设三支草靶。看来这后生不弱,竟分别以十中七,三中二超出了录取底线,君玉欣慰,这毕竟是位来自底层平民的南人,确给中原人争气。不过他的骑射却是逊色,二百五十步内的五个靶子,只中了两处,这在不精于马术的南人来说,也是难得了。幸亏后来的马□□杀中发挥还好,共刺落五块靶子。接下来是考较臂力的重射击兵器弩了,它已被固定在桌上,这张擘张弩设计考究,做工精良,君玉知道没有二百来斤的力气根本拉它不开,射程二百步,能拉开射中即是此次初试的上乘。此后生双臂运力,使足力量只拉到九成,那矢贴着靶的下方落下。帖木儿嘴角明显的带着轻蔑,君玉也不理他,只叫那后生取兵器演练。这人刚刚开弩失利,憋着劲儿,一双长刀挥舞自如,脚下旋转腾风,身手敏捷,每一路都刚劲有力,杀气凛凛,看的君玉连连点头。这让她想起惯使双刀的长华,既然少华活着,长华也定能逃过此劫。思想间,那后生已演练完毕,在台下静等评定。君玉看看名册上这后生的名字,抬头对两位副考说道:“这苗天贵虽臂力弱点,射击,武艺却都不弱,是个战场的勇士,两位看如何?”,帖木儿走下台阶,来到苗天贵跟前道:“你别动,站着接我三招。”他抽刀站定,挥手就是三下,速度之快,目不暇接。苗天贵双刀齐上,瞬间招架,两脚纹丝未动。帖木儿斜身用腿扫他的下盘,他双腿稳扎,并未闪避,显示了很深的定力,让挑剔的帖木儿也不得不赞道:“好样的。”君玉挥笔圈了他的名字。下一个叫战连海,身材修长挺拔,弩射和苗天贵不相上下,步射分别是十中六,三中二,而骑射却是五中四,马枪三个来回也是九中五。兵器演练中他是使的一条长一丈二尺的铜棍,上下挑劈,左右抡挡,光闪耀目,如一条金龙腾飞,看的人眼花缭乱。待一路棍术演完,帖木儿并无异议,名字也圈了。一连二十几位考过,里面蒙古人八位,十一位南人,五位色目人。他们中蒙古人的骑射出色,兵器却不行,有兵器绝艺的,骑射又逊色。还有两位蒙古力士开的十成弩,一矢中的,其中一位步射骑射皆很出色,居首位。其他人各有千秋,都在取中范围。君玉不由暗暗高兴,自己的努力没白费,民间确是藏龙卧虎。如此,征高丽指日可待,只是不知少华这两年武艺可有进步,有无把握夺取帅印。正想着,下面已点到熊浩的名字,见他快步走上,稳稳行礼拜过,人比两年前清痩了些,却更成熟稳重。君玉忙道:“熊壮士请起。”见他起身时与自己平视,竟是一怔,像是认出自己,不由笑道:“熊壮士一表人才,想是武艺也不差,请吧。”声音平和淡定。熊浩顿时醒悟,如真是郦先生,这主考与考生之间也不亦露出纠葛,免得在考生中生出嫌隙。他施礼谢过,下到场中,他的射艺不如少华,可也是十中七,三中二,骑射是五中四,在马枪测试中,他持枪跃马竟一连挑了八块木靶,摇摇领先。弩开的十分有把握,一次过了。最后的演练中,他更是技高一筹,两杆枪舞的滴水不漏,七十二路路路精彩,枪枪生花,把君玉看的心花怒放。熊浩如此,少华定也不差,早就听说他文韬武略俱佳,十八般兵器娴熟,我一定暗中助他顺利拿下兵权,去辽南救父伸冤。熊浩在三位主考的赞誉声中,高高兴兴的下了台阶,随即便听到点了少华的名字:“江浙廣德的王华出列。”少华应声出列,刚才熊浩就对他说过,贤弟武艺高强,这是领兵救父的最好机会,莫与为兄谦让,务必全力以赴。他迎着下来的熊浩,见他似有话说,便抱拳说道:“兄长的话记下了,放心,我会全力以赴。”熊浩当着众人也不便把主考是郦先生的话说出,只好咽了回去。少华稳稳的踏上台阶,因顾虑帖木儿,头也不抬,便行跪拜大礼。君玉初见少华走来,细看他早已不是当年慈恩寺那个病魔缠身的憔悴少年,如今面色红润,风姿绰约,英俊秀朗,更像映雪姐姐描述的那样。怪不得映雪被他迷住,如今这场中要没有自己在,何人能与他媲美。及至想到一会儿的参拜大礼,不禁脸热起来,已有婚约的未婚夫君,怎可受他跪拜?她正不知怎处,却见少华已撩袍跪了下来,慌得她竟欠起身子道:“哦,不,哦王壮士请起。”荣发一旁只得解围喝道:“壮士请起,时候不早,快快下场去试艺吧。”少华应声‘是',低头退下。君玉这才松口气,坐了。尽管初试的项目不难,少华也是认真应对,步射两项、骑射、马枪百发百中,拿了个大满贯,弩射也是轻松拿下。看的三位主考叫绝,场下考生们,也不断叫好。兵器演练时,他用的还是惯常所用的□□,那铁柄外人也能看出它的重量,在他手里,运转自如,随心所欲。这套枪法除了少时父亲传授,他又融入了北宋的杨家枪、南宋的岳家枪精髓,自成一套。虽是一把普通的银枪,却被他使的出神入化,八十四路的套数,他又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攻不在于一路,防不在于一种,外行看枪法娴熟,自是精绝。懂行的却知道,这种枪法,全在使用者的聪慧灵变,没有多年的研磨,没人能破得了。鸿深见少华演完这套枪法,收枪挺立,气息平定,并无丝毫倦色。不禁叹绝道:“郦大人,如此豪杰出自大元,是我朝福气,这位王壮士竟是头名无疑了。”帖木儿最初时看少华也是惊诧佩服,后渐渐不自在起来,初试已近半数,领先的竟是两个南人。这让他很不舒服,又无理由贬低,见鸿深这样说,便道:“这不过是初试的第一个半场,考试难度又低,鸿深大人怎可过早下这结论。”鸿深因他是刘捷的人,不想与他争辩什么,没再做声。君玉却早看出,从他下去试探苗天贵,到对考生的神情,就知他对汉人、南人的鄙视。自己心生不满,恐节外生枝,也不再问,直接把王华的名字圈了,然后对正准备上来叩拜谢恩的少华道:“王壮士武艺不凡,暂列第一,本师很看重你,下去休息吧。”少华一愣,竟免去一道礼节,这样不与帖木儿再打照面倒也好。他谢过考官,欣然回列去了。正如鸿深说的,此后一连考了许多人,还没一人能超过少华,最好的也就接近熊浩。今日的考生,因是初试要求不高,除了几个身体弱点和武艺确实太差的以外,基本都被审过了。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当点到一个叫萧小的人时,竟上来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这孩子瘦瘦的,眼睛很大,身量也不算矮,但一看就不像十八岁的人,大概是为了考试还特地穿了一件干净的布衫,腰里扎着一条深蓝的布带,上面别着一个自造的弹弓。肩上倒是背了像模像样的长弓箭袋,若不是穿的干净,这气质活脱脱就是个街上流浪的小叫花子。萧小一上来,便惊动了三位主考,不约而同的立起身子,瞪大了眼睛,几乎同声问道:“你叫什么?”那人回道:“我叫萧小。”点将官又重新看了名册,没错,是叫萧小。君玉看了他一阵,这孩子并不怯场,学着前面的人,跪下参拜,也不失礼。君玉叫他站起,问道:“你今年多大,要说实话,年龄不够没罪,可说谎就要治你的罪。”那孩子还真被唬住,嚅嚅道:“我--我---”鸿深一拍桌子道:“到底多大?”萧小道:“我,我十六。”三人愕然,帖木儿道:“你知不知道满二十才够资格。”“就是知道才多报的吗,可我个够,也会射箭,还会骑马,---”帖木儿打断道:“那也不行,你以为是赶山会哪,来人,把他轰出去。”鸿深对那两位负责报名登记的下属也是生气,只得对君玉说道:“是下官属下失误,请大人恕罪。”这时有两个兵士上来要把萧小往外拖,萧小急了,说道:“小又怎样,当年岳云当兵的时候比我还小呢,还有那个汉朝的霍将军,成名的时候才十七,---”“等一下,”君玉喊住两个兵士,让萧小回来,问道:“年龄不大,志气倒不小,我问你,你知道这次比武是为了上战场吗,那可不是儿戏,你不怕死?”萧小道:“死有什么,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怕死还怎么当兵。”君玉定定的望了他一会儿的时间,问道:“你真想当将军?”萧小答道:“是,大人留下我吧,总比饿死的强。”君玉早就猜测到这是个流浪儿,又见他肩上背着的那把弓却不像一般的弓箭,弓的贵重与他的身份不协调,不禁生出了怜悯和好奇,说道:“好吧,我不赶你走,不过国有国法,军有军规,这个不能违犯。”她吩咐荣发道:“你先带他下去,一会结束后再处置。”场上剩的考生已经不多,轮到金彪他们了。那两个色目人武艺平平,只这金彪出乎意料,箭艺也是出奇的好,直逼少华,特别是他身上背的那张角弩,彰显了他身份的与众不同。朝廷在各地早有规定不许民间使用弩,看来这人竟是位浪迹天涯的江湖之人了。他的剑艺也很出色,虽不像少华的枪法那样具有实战杀气,却是柔韧流畅,灵活多变,配上他修长的身材,披肩的长发,剑似流星,秀发如云,白衣飘拂,好一幅超凡脱俗的白衣侠士画卷,在场的人无不倾羡。金彪演练完毕,登上台阶静候。君玉心里赞叹,此人高额深目,挺直的鼻梁,湛蓝的美目,与少华玉树临风的俊秀相比,倒别有一种异域风情。她看着鸿深帖木儿说道:“金彪的武艺堪比王华,只是从实战的要求看,还是逊色了点,可排第二。”帖木儿道:“这人的箭术与王华相同,兵器吗各有千秋,我看不在王华之下。”他一直心存偏见,见金彪脱颖而出,虽不是蒙人,却也可压压那俩南人的锐气。君玉知道他的心思,反驳道:“此次比武,重在考较战场实力,王华的应战实力还是略高一筹的。”鸿深凭自己的战场经验也认同君玉的看法,明白帖木儿是有偏见,两边又不愿得罪,调停道:“我看这两人武艺不相上下,就让他们同列第一吧。”帖木儿道:“郦大人,我看不如让他们下场比武,一试高低。“郦君玉不悦道:“这只是初试,怎能如此较量,况他们都是朝廷待选的将才,若有闪失,怎么向皇上交待,不是还有两场吗,就依鸿深大人的主意,并列吧。”她把少华与金彪的名下同点了头名,熊浩第二,依次排列,战连海第五,苗天贵第六,除了第三第四是蒙人外,其余都是南人名列前茅。看着帖木儿满脸的不快,君玉心想,这人真不愧是刘捷的心腹,飞扬跋扈,竟是这样的心胸,岂不知江浙两广不都是南人么,我倒要看看,以后你如何能压的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