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元辅> 第283章 正国本(卅五)开诚布公(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正国本(卅五)开诚布公(二合一)(2 / 3)

然后,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司马懿亲自率领三千死士攻占武库,将原本没有铠甲、只有轻武器的死士武装起来,接着派司马师攻占司马门(皇宫入口),并立刻获得郭太后懿旨,给政变取得了至少名义上合理合法的依据。

此时的司马懿登高一呼,不少曹魏的三朝、四朝元老立刻站在了他这一边。但是,意外也还是有的,比如大司农桓范就夺了兵符逃出洛阳,并立刻建议曹爽利用虎符和皇帝在自己手上的优势,下诏命令各路兵马勤王,讨伐叛贼司马懿。

可是,曹爽却接受了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的劝降,拒绝了桓范的建议。曹爽为什么不听桓范建议讨伐司马懿,而选择束手就擒呢?

看演义和电视剧时始终不理解的一点就在这里:司马懿只有三千死士为基本盘,就算城里的老臣因为他的登高一呼全都跟他干了,可是那又如何?

皇帝和兵符都在,完全可以号令天下勤王。你一个洛阳城而已,禁军总共不超过六千(曹爽去高平陵肯定带走了一部分),加上三千死士也绝不可能过万。他曹爽能调动天下大军前来勤王……就算关中不算,那也依旧有数十万之多,仅仅离洛阳比较近的就有至少十万呢,完全可以反过来弄死司马懿。

可是,曹爽怂了。

他的理由是什么?最主要有两点:其一,司马懿一生从不弄险,这次既然动了,就必是有了万全之计。自己哪怕兵符在手,那些军队是否真会来和司马懿打,完全没准,搞不好来勤王的人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曹爽。

这在曹爽看来完全是可能的,因为站在自己对面的人是司马懿。

其二,司马懿指着洛水,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诺了,不会对曹爽赶尽杀绝。

这一条是后人读书观影时最觉得曹爽是个傻逼的,因为这样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因为人家一句承诺就相信呢?这不是脑子有毛病是什么?

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因为发誓的那个人是司马懿。

一场政变要想成功需要什么?一般来说当然是需要掌握住禁军,需要控制住皇帝,需要震慑住百官,让这些人通通为你的政变背书,然后你才能成功。

然而,这里忽略掉了一个最为隐蔽的因素:威望。

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发动政变的,发动政变之后所有人也都会第一时间判断两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你能不能成功?你配不配成功?

能不能,要看你这个人平时给他们什么样的观感,简单的说就是你这人靠不靠谱。

配不配,要看你这个人平时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简单的说就是你这人够不够格。

而“能不能”、“配不配”如果统一来看,无非就两个字:威望。

司马懿拥有天下无两的威望,所以他在城中一旦完成占领武库、攻下宫城、获得懿旨三件大事,立刻就有无数老臣站出来支持。因为,老臣们知道司马懿靠谱,他一出手,其事必成。

司马懿拥有天下无两的威望,所以他在洛水边当着天下人的面发誓说不会对曹爽赶尽杀绝,曹爽立刻就信了。因为曹爽认为司马懿不会拿自己一生积攒的威望开玩笑,不会言而无信、食言而肥,自己已经得到了安全保障。

那么,把高平陵之变的例子拿到现在来会是怎样?

看看当前南疆的局面:军事上,各大警备军都是高务实的亲信掌握,包括目前更多时间将大部分兵力常驻南洋的南洋舰队,几乎全部武装力量都在高务实手中。

实际上处于“监国”地位的黄止汀虽然是高渊的生母,但她全凭高务实授权的“鹭鸟纹”发号施令,且并不享有人事任免权,也不享有统兵权,只能经“南疆警备军军令部”享有一定程度的调兵权。

可是,军令部之所以听从黄止汀的命令,依旧是因为“鹭鸟纹”。军令部上上下下的各级将领,依旧是几乎全部出自高务实的宗亲或家丁、降将,如果有高务实的直接指令,军令部只会按照高务实的命令行事。

高务实刚才可没说虎贲军可以不听军令部的调遣,那么也就是说即便虎贲军单独整编成了一支“南疆禁卫军”,它的上级指令依旧要来自于军令部。

那么,高渊有没有可能把虎贲军变成司马师的那三千死士,不听命于军令部而只听命于他个人呢?这就不妨先看看高务实刚才给虎贲军中其他三个重要职务做出的人事安排了。

刚才高务实说了,虎贲军“司令由高渊担任,副司令由高珗担任,宣政长由曹恪担任,参谋长由高琏担任。”

首先看副司令,高珗是谁?高务实南下出任广西巡按时带在身边的“卫队长”,拿下安南后京华建立的第一支警备军“升龙警备军”的首任军长。因为京华警备军体系有轮岗规定,高珗曾经先后担任过六大警备军中四个警备军的军长,也出任过军令部的副部长。

如果说南疆陆军将领中谁是高务实麾下资历最老的心腹死忠,那必是高珗无疑。而以他的资历出任虎贲军的副司令,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辅左高渊,一方面显然也是监督高渊不要乱来——各个层面的乱来。

再看宣政长,这个位置上安排的是曹恪。宣政长早前说过,这个职务高务实也给禁卫军安排上了,它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政委。政委是干什么的不必多解释,别的不说,全军的思想工作显然归他负责。

那么,曹恪是谁?京华商社曹淦之子,高务实早年的书童,曾经也带去过广西,是现任的秘书处商务秘书。毫无疑问,曹恪虽然年轻,却也是元老级的心腹,而且跟随在高务实身边多年。

让他去负责虎贲军的思想工作,这虎贲军要是还能心向少爷大过心向老爷,那只能说曹恪这些年越学越退步了,完全就是个吃干饭的废物。

最后看参谋长,这个位置上安排的是高琏。高琏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这是他立下大功之后按照京华的习惯由高务实二次赐名而来的,他原先的名字叫高思廉。

高思廉何许人也?他崛起于黄止汀当年指挥的勃固之战,在那之前他的职务是“广南三镇总领府一等军事参谋兼华英拓殖使”。

彼时,安南的广南三镇总领府所辖的三镇为乂安、顺化、广南,其中最北边的乂安驻防任务不归金港警备军负责,而是由从都统司“借调驻防”的阮倦部负责,当然政务上由总领府管辖。

剩下的顺化、广南两镇才是金港警备军的驻防地,但金港警备军不仅仅驻防这两镇,它还承担着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向南开拓。

所谓“开拓”云云,当然是往好听了说,实际上总领府遵照高务实的命令设置了一个特别职务叫做“拓殖使”,由警备军中“军政皆宜”的人来充当。

这个拓殖使的任务就是率领少量警备军以及当地编练的“拓殖团”往南部的华英、南蟠开拓新的领地。彼时,华英、南蟠都是有当地独立政权的,不过体制极其古老,用大家熟悉的话来说类似于“部落联盟长老议政制度”。

这样一说就很明白了,所谓拓殖,其实就是武力征服加经济收买,再加政治驯服。而“拓殖团”其实就是由移民而来的汉人、僮人、客家人等各种明人组成的半民间军事化团体,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欧洲的私人殖民队,但拥有官方背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