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2章(2 / 2)

和弩机相比,弓箭无论是其本身的打磨时间,还是弓箭手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充裕时候还无妨,譬如此前因为中山国有个李当户,他承袭李广的射箭功夫,在这方面带起小年轻还是很给力的,如果比射箭功夫的话,中山国的年轻人绝对能碾压大部分封国人群。

但是如果战争随时有可能爆发的话,那么继续培训弓箭手就过于浪费时间了。从秦朝以后,弩机就逐渐走向了远程武器的战场,并且在其中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就是因为弩手的培训时间短,新人随时可以上岗。

而且弩机有一个弓箭绝对没有的优势,那就是箭矢的远近距离不受操纵者的影响。

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刚刚上战场全身打了鸡血,还是已经累到快要吐血,在将弦扣到机括上以后,这支箭就能按照它在被设计之初就设定好的初始速度被射出。

而弓箭手则相反,弓箭的射程必定随着人类体力消耗的加剧而缩短。

这一点,弩在守城上就极有优势,因为守城本身就是疲劳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攻城的军队通常会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但同时他们也会频繁地骚扰,譬如做出大半夜忽然开始闹腾这种缺德事来使得守军精神和肉体都无法休息,从而达到降低其战斗力的效果。

但对于弩机手来说,他们收到的影响会小得多。

而要说到弩……夏安然还要做一件事。

——制作守城弩。

守城弩并不仅仅是寻常弩机的扩大版,毕竟弩和弓一样,靠的是木料被拉升到极限忽然松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箭矢射出,只不过弩机靠的是机械力驱动而弓箭使用的是人拉力的反作用力,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弩若是要扩大,寻找的木料、如何磨练、使用何等材料制造弓弦都是大问题。

但偏偏夏安然可以走捷径。

守城弩中的王者——北宋三弓床弩的制造方式、材料和图纸在他的脑子里面。

这看起来非常不科学。因为三弓床弩作为北宋的一大军事机密,虽然被记录在了《武经总要》里面,但其实并没有详细书写其制作方法。也就是说三弓床弩就和诸葛连弩一样,是传说中的存在。再加上反曲弓技术已经失传,就连复原都很难。

但夏安然脑子里面偏偏有……

他觉得这可能是自己以前任务的兑换物品,就像是他那把种什么什么不死的神奇小花锄一样。

但不管是怎么有的,既然有他就肯定要拿出来用。

三弓床弩名字里头有一个床子就能知道它有多巨大了,这样的弩靠人力根本无法拉动,需要靠牛来拉动上弦,它的弓箭就是一杆标枪。

这样的巨大弩机射程非常远,据说顺风的话能达到一公里以上,当年宋真宗之所以能够击退辽国靠的就是这把武器。两军对垒之时,毫无准备的辽国大将被一箭索命,辽国军队群龙无首且受到巨大惊吓,士气大落,从而有了“澶渊之盟”。

但事实上由于其坑爹的上弦方式,和床弩的独特定位,如果说三弓床弩是用来杀人的那未免过于大材小用,事实上它一开始是为了攻城才被发明的。

三弓床弩正常发挥可以射穿三匹并排的马,这样的射杀力能够轻易将一握粗的标枪钉死在牢固的城墙上。只要能够射稳,那么攻城兵都不需要搭设云梯,踩着枪就能爬上去。

想要从城墙上拔出这样的箭矢很难,守城方也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他们只能选择从上而下抛掷东西将箭矢的身体部分折断或者将其砸下去。但这样的措施效果不大,因为这样的箭头留下的坑可比现代攀岩运动时候的小洞好爬多了。

也就是宋朝后来面对的敌人是游牧,这样的攻城利器才会转变了使用方法,成为了守城器械。

但现在大汉的敌人同样是游牧,当时的辽国扛不住这惊天一击,想来匈奴也未必能行。尤其三弓床弩针对的就是首领,在你以为对方都是小步枪的情况下对面突然拿出来超远距离狙击步枪,而且就喜欢对着军队领导者爆头,对于敌军将领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