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章(2 / 3)

待到看轻他们的眉目,民众们立刻发出喧哗之声。

这些人共有三十三人,十一人一排列三排徐步前行,步步跨出均都一致,外人看来便觉得气势十足。

礼仗队步到前方阶下分二列散开,学子们亦是分为二列,背转过拱手而立。

只片刻后,持节而出的仪仗行前,举汉刘旗者先,中山国旗者后。着国王玄色朝袍,冠九旒冕的少年人手捧一黑色之物于众人护卫之下缓步踏入。

围观人群立刻发出一阵喧哗,个子矮的纷纷垫脚,而个子高的亦是不得不借力给同行的家人,大家长们纷纷将小儿骑在脖子上向里张望。

“那便是刘胜殿下!”

“是国王殿下呀!”

“呀呀呀!”

此番看热闹的姿态全在夏安然的预料之中。明清之前,君民之间并无太大的阶级差异,见君不跪那是常事,围观君王也算不得大事。

故而,在他决意有此行之前,郅都和窦婴二人便有劝过他莫要将民众放入。

他二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那还是长安城的皇都之下的,城民都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中山国这一小地方的民众了。

但夏安然却坚持了。

理由极其简单,他为君,亦是父,子民是他的臣亦是子,子民教化不够为他之责,哪儿有嫌弃他们会将气氛烘托得不严肃便将人阻在外头的道理?

更何况,此举他本就是想要给民众们看的。

此时,少年步步前行,面上一片肃穆,如此慎重姿态,便是因为他手上所持之物。

自窦婴将将抵达中山国之后,夏安然便书写出了一册谢恩的奏书同他的想法,使人快马前往长安。

而长安那边的反应也快,他老爹似乎也觉得之前太小气了些,对于小儿子谈不上什么的要求也只是送过来了一个“准”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