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穿越小说>诗相> 第四十七章《金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金陵》(1 / 5)

金陵,今江苏首府南京的古称,是南京最雅致的别名,更是最具有文艺气息的名称,中国很多重要的城市都有别名,很多别称闻名遐迩,其中南京的别名金陵最为响亮,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南京别名。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至今仍是国内重要城市,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南京的别名中有建康,建业,石头城,江宁,应天,金陵,天京等,这么多别名的背后,多数是围绕着政权更迭而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在石头山开始筑城,称为金陵邑,是南京别称中石头城和金陵的起端。三国时期孙权在石头山开始修建都城,并定名为建康,后来晋朝(史称东晋)因五胡内迁而被迫南迁至此而改名建业,寓意重新建立大业,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南吴在石头城开设金陵府,南唐政权消灭南吴政权后定都于此,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应天是明太祖朱元璋入主南京时而改的名,以顺上天之意,几十年后,位于燕京的藩王朱棣造反成功夺了侄儿朱允炆的帝位,迁都北平而将应天改为南京,天京是近代太平天国洪秀全定都于此而改的名,上世纪中华民国政权定都于此后,南京之名开始延用至今。

陵,作为名词时可以理解为较高的山,再者是作为帝王的坟墓,古代很多帝王将坟墓都建设在山中,中山陵便是今日世人所熟知的代表,在因山取名的说法中,金陵原是山名,即南京市内的钟山,中山陵所在的位置。古代取名非常讲究并重视山水之说,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或者以位于山或水的南北位置而命名,所以金陵便是金色的山,即今日的紫金山,它至今尚有朱元璋的明孝陵,还有一些曾经叱咤风云人物的陵墓,总之是上层阶级青睐的名山,在今日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金陵之名的历史时期并不长,但却是南京最为人熟知的别名,因为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说,当代著名导演开拍的战争题材电影《金陵十三钗》。

金陵之名虽然好听,但是对于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来说,从未成为定都时的名称,或许是因为此名含有陵墓的陵字,不适合作为定都之名,而建业寓意新建大业,应天和天京等有顺应上天之意,容易成为定都时的地名。南京作为古都来说,是洛阳是一对,而北京和西安是一对,南京和洛阳作为国都时的命运都不甚良好,因为定都时间普遍偏短,而且多是偏安一隅或者说是弱势的政权,如南京来说,首次建都的三国孙吴政权,五代时期南吴和南唐,明代的太祖皇帝和建文帝两朝及短暂的南明,十多年的太平天国,风云动荡中的民国,定都时间都比较短暂,且多是被北方的政权势力消灭。作为国都,自热而然的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是汇聚全国各地的人群,造就了南京曾经的辉煌,不过多有被消灭的经历,因此南京亦多有衰亡的时刻,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之言道国家兴衰看洛阳,这个说辞也契合南京的兴衰历程。

金陵,在李唐和赵宋两个朝代,在国内的地位明显下滑,尤其是在唐代,位于南方的金陵明显受到北方权势的压制,不过依然是有名的经济重镇,很多唐代的文化名人曾旅居于此。盛唐时期,李白游历金陵后,仿写崔颢《黄鹤楼》的诗篇《登金陵凤凰台》留存于世,是一首典型的怀古抒情诗,这首诗尾句写到长安不见使人愁,可见当时的长安才是士子们的梦想之地。每当富有才华的文人墨客旅居故都,看到城市建筑、宫廷花苑或权贵私家别院颓败不堪时,喜欢创作怀古抒情或咏史诗,中唐时期的刘禹锡,看到客人给他展示的“金陵五题”作品,然后产生联想忽有所得,故而创作这组怀古咏史诗《金陵五题》。这组诗有个并序,提到白居易对这组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说《石头城》歌咏“潮打空城寂寞回”,由此认为后世诗人将再也无法下笔作金陵题诗了,其他四首不及这首,也即在白居易眼里,这组诗中《石头城》最优,不过今日人们对这组诗最为熟悉的是《乌衣巷》,而非《石头城》。

石头城兴建于东汉末年的东吴政权,其北抵长江边,南至秦淮河畔,是当时南京城的军事要塞,到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这座石头一直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此后,石头城之名便一直伴随着南京。历经六百载的风雨吹刷,作为守卫南京城的重要防线,这座城墙只剩下断壁残垣,中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于西安和洛阳一带,而位于江南的南京,影响力及地位大不如前,从而导致作为重要城防的石头城都年久失修了。唐代时期,南京的颓势不仅体现在石头城上,位于秦淮河的乌衣巷,六朝的皇宫内院之台城,佛教古迹之生公讲堂,南朝时期豪奢的江家宅第等五处代表性的建筑皆没落了,这五处正是刘禹锡创作金陵五题的对象,另外晚唐诗人韦庄也曾以《台城》为题创作了一首咏史佳作。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刘禹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