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宋鼎> 第二十二章 启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启程(2 / 3)

宋代的识字率在古代封建社会算是极高了,达到了约8%,宋代文化造极于史的高峰,也建立在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的雄浑高原之上。宋代的父母,但凡条件允许的,多少都会送自家孩子去念几年书,倒不是都指望能够考上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能考上的终归是极少数。城市、乡镇的发展、市井文化的丰富和贸易的繁荣,高达15%的城市化率(这个水平不仅远超汉唐,即使后来的元明清也难以望其项背,这个记录甚至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造就了大量相对于种地而言更轻松、更体面、收入更高的工作岗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更好呢?

但是比例再高,也就是8%;一个“但凡条件允许”,在古代封建社会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再加上宋代重文轻武的传统,“好男不当兵”思潮的盛行,军队中的识字率要远低于平均水平。

贾旭宁可放宽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坚持要求识字,最后贾通在黄州当地驻军中又抽了二十几人,方才将一百人凑足。

而拿到最终人员名册的贾旭,差点笑出声来。因为名册上的第一行,也就是为他选定的亲卫指挥,赫然写着一个名字——张世杰。

贾旭对这个宋末三杰之一自然是兴趣满满,而张世杰的人生经历也确实当得起“传奇”二字。他本是金国汉人,属范阳张氏,是蒙古汉军大将张柔的族侄。金亡后张世杰随张柔戍守杞州(今河南开封杞县),因为看不惯蒙古兵肆意欺压汉人,与蒙古士兵、将领多次发生冲突。而张柔既然身投蒙古,又怎么敢得罪主子?便要将他交给蒙古将领以军法治罪,却不想被他提前得知,逃了出来。

走投无路的张世杰最终只能南下投宋,一直跑到宋州(今河南商丘),隐姓埋名,在淮军中做了好几年默默无闻的小兵,直到被将领阮思聪发觉,试其为奇才,推荐给了吕文德,被吕文德征召为小校。

在之后跟随吕文德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张世杰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增援鄂州之战也表现出色,还被吕文德委以率亲卫保护贾似道移司的重任。在移司途中的騣草坪遭遇蒙古南路兀良哈台部一支北上押送俘获的偏师,率军将敌奋力杀败,不仅护得贾似道周全,还抢回了不少俘获。

此次贾似道将如此猛将脱了兵籍,编为家丁,充为贾旭的亲卫指挥,足以见得他对贾旭的重视。但是从张世杰的角度来说,在军中屡立战功,吕、贾两任上官对其赞赏有加,在战后大议功中谋个军使、知州当当也是不难,如今却做了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区区百人亲卫队的指挥,却不知服也不服?

可这种天大的馅饼砸在了贾旭的手里,不管他服不服,都不能叫他跑了。

于是一路上贾旭不断与张世杰攀谈,除了对他属实很感兴趣之外,刻意的笼络也是应有之义。

而事实上,贾旭的担心纯粹是想多了。张世杰为人正直、有胆色、作战勇猛,“然其人无远志”(历史上文天祥对他的评语),功利心其实也并没有很强,否则就随着自己的叔父张柔在北方作威作福就好了,何必因为看不惯汉人百姓被欺压而得罪蒙古将领,害的自己抛家舍业亡命天涯?

更何况,因为自己的南逃汉人身份,以及同族中人俱在蒙古军地历任要职,叔父张柔更是蒙古南侵的主力汉军主要统领,说他的身世不被大宋之人所忌惮是不可能的。随军做个将校也就罢了,只要主帅信任,也没什么问题。真要在一方主军政,又怎会不引人猜忌?

张世杰深知自己若是在朝中没有铁杆靠山,以他尴尬的身份,官是做不长久的。纵使一时机缘,位列显赫,待到风头变了,拿下自己只需皇帝案前一封札子、宰辅大臣口中一句猜忌甚至市井间无凭无据的流言。到时候捧的越高,摔的越疼,直到粉身碎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