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第73章:真实抗战有多悲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真实抗战有多悲壮(1 / 2)

奉天殿前。

一众君臣大眼瞪小眼,不得不回到眼前的图纸上来,因为评论区的评论并不多,大多数还是没多大意义的内容。

朱标也皱眉思索着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一瞬间眼前一亮,提起笔又在那段公用电线旁边再画了几段

朱元璋,刘基等人都一愣,随即眼神亮了起来,“也就是说,两地的交换机通过多根电线可以解决同时通信的问题,那这交换机如何找到对应的人呢?”

“给每家每户都编号,通过编号来识别,最后让人来控制。”

一众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没问题。

朱标提着笔又在纸的南北两端各画了一组交换机众人一下子麻了

“刚才只是两地交换机的简单模型.现在才是接近现实的情形,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怎么办?”朱标皱着眉说道,他心中倒是有个方案,只是如果在各地交换机的中间再设立一个交换机的话,中间的交换机的复杂度立马几何倍数增长。

这里面结构是府级交换机—中央交换机—府级交换机,府级直接连接的是各户百姓,还是会造成电话线的极大浪费,如果铺设到县一级的话,那结构又实在是过于繁琐了。

“如果中间再设立一个交换机统筹管理呢?”果然有人立马想到了这個方案。

朱标闻言表情毫无波澜,提笔在中间又圈了一个圈

一众人也大概瞧出了一点点不妥来,思来想去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法子来,特别是府直接连接到各门各户这里,就拿应天府来说,其交换机无论放在何处都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下辖上元、江宁、句容等八县,如果全府地区的线一股脑塞入交换机这里也是不合适的,同时也会造成电线的很大浪费。

那么在县一级这里势必又要再加装一层交换机如此下来,就是三层交换了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众人回忆了一下,印象中的后世虽然也有电线铺设,但绝不会如此杂乱,所以这里提到的交换机模型可能是有问题的。

“如果府级区域内部各建设一个交换网络,府和府之间再另设一个全国性的交换机网络呢?”朱元璋算是听明白了他们口中的难处,无非是一个整体的、涉及到全国的交换机网络实在是过于复杂,但如果分解开来呢?

就比如,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出过乡里,县,府,所以他们的实际通信需求是很简单的,只局限于府之内。

对于跨府一级的通信毕竟只是少数,目前来看是政令往来等居多,而且先弄一个能用的出来,后续再进行优化。

众人也慎重思考了一下,总的来说倒是比之前的那个提议,在可行性上强上许多。

“而且这早期的建设费用实在过于昂贵,远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况且可能也没那么多的需求,像农户,一家子都在乡下,就算是给亲戚好友捎个信也用不上。”刘基轻声说道,他能理解科学部众人想要将事情一次性办好的想法,问题是有没有人需要。

很明显,目前需要的人还是很少的,如果按建造价格分摊下来,那就更少了。

除非紧急的事情,不然让熟人、商人捎一封信件会比电话更实惠,虽然说电话更先进。

唐,长安城。

众人早对这种千里传音的奇术垂涎已久,此次天幕提到的奇术虽然还要用到电线,但好歹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想不到它的原理如此之简单。”李世民惊叹不已,他算是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技术,其背后的原理都非常简单,就如电报机、电话机,用到的原理都还是电生磁磁生电那一套。

而除此之外,天幕中对于电的研究,还有没有我们所未知的?肯定是有的,比如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在电的基础上出来的。

所以也有人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

这一点.是此前众人没法想明白的,现在算是有些眉目了。

“按天幕后面说的,随着用户数的增加,需要连接的电线就会随之增加,这种直连的方式确实太低效了。”有人按着天幕说的,顺手画了三户、四户、五户模型出来,接入电话的户数越多,这种直连方式的弊端就越大,所以交换机是势在必行的。

【真实的抗战绝望到什么程度?】

【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湘军出动近9万人,打到番号都没了,广西6万狼兵徒步三个月赶赴战场,三天时间被打垮,东北军最精锐的67军除了军长,全军殉国】

【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师全部拼光,短短3个月时间,33万中国军人捐躯报国,却看不到任何赢的可能】

【而在淞沪会战前,卢沟桥事变后,7月29日天津沦陷、7月30日北平沦陷,8月27日张家口沦陷,之后是大同、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华北地区相继沦陷,更别提32年就沦陷的东三省】

【淞沪战败后,抗战的至暗时刻出现了,日军打破军事常规在血战之后并没有休整,而是火速进攻南京,南京当时是首都,可并没有能守下来,之后是南京城破,30万同胞遇难】

【仅仅4个月,大半国土沦陷,亡国论和恐日病甚嚣尘上,很多所谓知识精英,甚至是政府高级官员呼吁投降,GM党二号人物汪精卫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投降,更是给了这帮人卖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史学家钱穆更是抱着写下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态,写下国史大纲,以期亡国之后教育后代勿忘复国】

【巨大的装备差距,导致我军只能拿人命去填平这个差距,抗战十四年,我军及百姓和日军的伤亡人数比是8:1,那时炸敌人坦克的武器,是绑满手榴弹的战士身体】

【那时的先辈做了他们所能做的所有事情,依然看不到希望,打到人几乎没了,连妇女儿童都上了战场,松山战役中全师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9岁,而这样的孩子有7000多名】

奉天殿前。

一众人陷入了沉默,一串串伤亡数字罗列在众人眼前,似乎把他们带回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夏秋。

3个月,33万军队阵亡,一般军队阵亡超过3成就会哗变,那是在怎样绝望的情况下才会全军赴国难。

4个月,从北平往下到南京,上海,大半中国沦陷日寇手中,那可是中原大地上最肥沃的土地啊!

国史大纲,投降,妇女儿童都上了战场。

光是听着这些数字和词语,众人都感觉到了那股入髓的寒意和绝望,拿人命去填,死了33万军人依然节节败退。

南京沦陷屠城。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纵然知道后世有所谓的百年屈辱史,可他们却没想到过情形会危及到这种地步。

一众文臣武将也跟着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压下心中的愤怒和眼中的雾气,虽说隔着六百多年的时间,但同为炎黄血脉,华夏子民,金陵城一员,光是这几层身份就不由得他们不愤恨、震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