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以人为本(3 / 5)

【而且就算搬迁了,后续的安置工作,再就业压力,与被迁入居民之间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不可能迁了之后就不管不顾了,毕竟人家不是自己离开家乡的而是响应政策走的】

【考虑到后续需要支付的成本和一系列问题,就地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这种方法其实是比较科学可靠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像这种封闭落后的山区,没有支柱产业,留不住年轻人,最多二三十年,乡村最终要消失,依然还得大搞基建。】

【在农村铺路修桥拉光缆的意义,是打通交流与开放的枢纽,创造交流的平台,将科学的发展观输入到农村里,将过去封建、保守的陋习逐步瓦解。】

【早在2015年底,我国就实现了全国人民完全通电的伟大壮举,消灭了全部无电人口】

奉天殿前。

朱元璋,胡惟庸,汪广洋,刘基等一干文武重臣听着听着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搬迁,自古以来就是很常见的一项政策,有因为搬迁地人口比较稠密,其他地方地广人稀需要搬迁人口过去的,有需要营建都城,需要人口充实的。

也有破一国一城,为了移风易俗融合该人口的,总之搬迁的理由千奇百怪。

但无一例外,均是由朝廷决策决定的,自上而下贯彻落实。

从来没有说.会考虑当地百姓的想法,特别说是这种明眼看着利国利民,对双方都有利的搬迁之事。

从如今朝廷的角度而言,敢反抗的自然是刁民。

不过从民间的角度来看,这种给选择的余地,反而是更难能可贵的。

胡惟庸等人心中大概估算了一下,贫困山区,一般大的上百户,小的可能就二十来户,修建基础设施,人力物力投入是很多的。

以如今的角度来看的话,肯定是直接搬迁要省事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