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打个措手不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打个措手不及(2 / 2)

谢迁笑着回敬道:“那辽东这一战怎么打,到底是听谁的?”

“呵呵。”张懋笑着,“于乔,你这话问得……总不会是听我的吧?”

很多大臣差点想骂人。

你张老头就是故意在这里抬杠,让我们心里不爽是吧?

……

……

一群武勋先走了,文官走在队伍之后。

屠滽问马文升道:“负图,宁远如今已做了备战,何以不顺着陛下的意思,让安边伯出兵呢?这要是朝中都默认了他畏缩不前可行,以后再以此来规范各边镇总兵官行军,可就没说法了。”

马文升道:“陛下都提前将安边伯布置在了宁远,你们觉得,宁远战事的进程,还受朝堂的控制?”

“这……”

屠滽似乎也恍然了。

九边各处的战事,从来都是以边镇的督抚、总兵官、指挥使等人根据情况自行做判断,然后出兵。

但现在就因为宁远距离京城近,朝堂就想要遥控指挥宁远的战事?

你们这些文官,是不是把手伸得太长?

谢迁则笑道:“陛下说得对,有结果之后再论。如今还没结果,敢问诸位,现在的过程不正按照陛下所推演的在进行?现在提议要固守,只是为保证宁远地方上不出大的差错,难道你们认为朱凤、张延龄和陈锐三人,适合带兵出战,与狄夷拼个鱼死网破?”

周围本来一群有意见的人,闻言也消停了。

他们也在想。

先前可能是过分苛求,要让朱凤跟西北的军将做对等,要求朱凤的行为必须跟西北的军将一致,要求可能是有点高了。

西北军将出兵,那是分内之事。

但朱凤可不一定……

朱凤去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保证在朵颜三卫犯境时,不至于出的大纰漏,其实朱凤已经做到了,这时候贸然出兵反而不符合朝廷的预期,这也是为何连文官之首的马文升和刘健等人也做了态度上的转圜。

兵部尚书徐贯道:“谢阁老这句‘鱼死网破’,算是形容得很贴切了!但就怕没有鱼死网破之事,狄夷还是会无休止,下一步可能只能让王威宁去辽东,才能镇得住辽东的牛鬼蛇神了!”

以徐贯的意思。

我们也知道辽东的情况跟西北不同。

但问题是,你现在不打,朵颜三卫还是不消停,下次来的可能就不是朵颜三卫,可能又是火筛、鞑靼小王子的,大明是靠武力令西北和辽东各处的狄夷臣服的,如果遇战事首先想的是固守不出,大明的威风不存,北方藩属国的队伍会很不好带。

谢迁笑道:“那是陛下,还有张秉宽该发愁的事,不是我们!”

徐贯皱眉道:“你这话,是否有点推卸责任了?大明朝的事,不都是我等应该费心的?”

他很想说,你谢迁还真是口无遮拦。

就算事是如此,但你也不能这么说啊。

说得好像以后西北和辽东再有什么战事,让皇帝和张秉宽去参谋就行,我们可以当不知道了。

那以后朝堂上还要我们文臣作何?

“行了!”

刘健出来发话道,“这两日宁远的战事就该有结果,现在勒令安边伯等人仓促出兵,结果反而不妙,还是看结果吧!”

文官是在一种不甘心中,被刘健给搪塞回去。

眼下是没人说什么。

但就连刘健也知道,有关军政方面听谁的问题,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盘绕在大臣心头,文臣和武勋可能自己也都要好好琢磨一番。

……

……

乾清宫内。

朱祐樘将张周叫来,也不问具体的战术,毕竟详细的张周都已经说明了。

“秉宽,还是让你为难了,早知道的话,就该调王越去。秘密调遣,辽东的外夷不知,到时就能杀其措手不及。”

朱祐樘的话,让张周意识到,这还是个优柔寡断的皇帝。

朱祐樘虽是“孝宗”,也被史家称出了“弘治中兴”,可这种中兴没有军事进取作为依托,皇帝在治国方面也只是守成而无大作为……其实这更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观点,算不上是真的兴盛。

百姓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就真能做到吃饱饭了吗?

也不见得。

张周道:“陛下,以臣看来,用安边伯在宁远,倒也挺好的,若是换了别人在那,或许狄夷还不敢轻易靠近城塞。无法发挥新炮的威力。”

朱祐樘一听,心情也激动起来,问道:“秉宽,那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不好形容啊。”张周笑道。

萧敬一听,赶紧用期待的眼神望着皇帝。

好似在说,看这里看这里,我见过那炮的威力,我可以再帮张先生吹一顿牛逼。

但朱祐樘之前已听萧敬吹嘘过一次了,他没亲眼见过,也无须他人再于自己面前形容,除非是张周能说到天花乱坠,或者说……他现在连一门炮的威力,也只听张周一个人的。

朱祐樘问道:“秉宽,你觉得现在胜算几何?”

张周道:“如果是让安边伯与狄夷正面交战,胜算可能只有六七成,但如果是守在城塞内,等着狄夷靠近,先以火炮袭扰,再出兵的话,那就没有输的可能了。”

这点张周也没说错。

朵颜三卫在劫掠的时候,是不可能将宁远城置之不理的。

周围地势狭长,除了宁远城这座堡垒之外,就只有一些土堡可以作为防守之用,朵颜三卫出动至少有六七千兵马。

如果他们只顾着分兵抢掠,这时候大明的军队集结整顿好,以驱赶家院中的盗贼,那化整为零的他们岂不是只能夹着尾巴逃走?

朵颜三卫只能是派出重兵,先把大明的关城给震慑住。

就看驻扎在城外几里的问题。

张周考察过辽东的情况,得知一般朵颜三卫抢掠时,一般都是驻扎在城外十里左右的,也有驻扎到六七里的样子,到白天起营后则会挪到距离城塞三四里甚至是二三里远的地方……

总的来说就是在大明的火炮和劲弩的射程之外,这样大明一旦有开城门布置骑兵的打算,他们会恰当派出兵马来袭扰,以冲锋或是骑射等手段,把大明的骑兵给逼退回城关。

如果距离得远,等大明的骑兵、步兵在城门口列队完毕,他们都未必能掩杀过来,那时也就失去威慑的效用。

这时候如果大明有了超出以往射程一倍以上的火炮,对朵颜三卫来说可是猝不及防的,而子母炮的特点就是能快速换“弹夹”,再加上开花弹和霰弹……

尽可能快速发炮,就是打朵颜三卫的措手不及。

如果一切得当。

等大明先放炮再出击,胜算近乎是十成。

……

……

三月二十八入夜之前。

朵颜三卫的先锋兵马已经距离宁远西城门“迎恩门”不到十里,并就此安营扎寨布防工事。

陈锐得知情况之后,急切上城头去找正在观察形势的朱凤,请示道:“知节啊,不如你给我三千骑兵,我趁夜带兵袭杀过去,定能让狄夷有来无回。”

还没等朱凤回绝,一旁的王琼皱眉道:“平江伯,你在西北用兵多年,也该知晓鞑靼最擅长夜战,对于袭营等事防备手段颇多。”

陈锐道:“那是火筛,不是兀良哈这群崽子!”

王琼叹口气。

看不起谁呢?

你觉得朵颜三卫没本事,但人家在蒙古内斗中一直都没输,你觉得火筛牛逼,但火筛的精兵还是延伸不到朵颜三卫的地盘。

朱凤道:“张兄给的意见,还有陛下的旨意,都没有让我们轻兵出击,再等等。”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