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肃官场,泪流满面的老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肃官场,泪流满面的老朱!(1 / 2)

随着黄子澄,齐泰正法,户部尚书赵勉自杀,驸马都尉欧阳伦处死,一大帮官员牵涉案中被下狱,朝中的格局,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加征商税之事,终于得到了贯彻实行。

几乎是一夕之间,朝廷所收到的商税暴涨。

但很多小商小贩需要交的税,反而减轻了一大半。

码头上的茶棚内,掌柜忙得热火朝天。

自从太孙微服私访之事刊登于报刊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那日来的几人,竟然是太孙殿下一行。

太孙亲自来查处商税之外,杀了驸马欧阳伦,他的茶棚,所征之商税,也从一个月三十两,减到了三两。

而由于太孙殿下来过此地,更是引来无数的人前来参观。

一起品评太孙殿下曾经喝过的茶。

茶棚的生意,自然火爆。

市井当中,到处都流传着太孙的传说。

报刊的开办,一举扭转了文人骚客控制舆论的局面。

如今舆论高地,已经被《百姓日报》牢牢占据。

舆论的方向,自然也以朱允熞的意志为转移。

手握新军,再加上报刊,笔杆子和枪杆子都被两手抓紧,他也不再有任何顾忌。

十八日,书生杨士奇以一介布衣之身,以审理齐泰一案有功,被太孙简拔,授咨政处行走之职,参赞政务。

虽然咨政大臣在朱允熞的设计中,并无品级,也无真正的实权,仅仅是作为皇帝的顾问。

但毕竟能进入咨政处,那便是在御前办公。

尽管如今陛下在外休养,政务委于太孙。

但谁都知道,太孙眼下的地位,已牢不可摇。

老朱驾崩之后,继位再无疑问。

在他身边办公,与在皇帝身旁办公,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能还会更好。

毕竟,新君登基之后,便是从龙之臣。

擢功升迁,自然之理。

此前进去的人,除了姚广孝这个妖僧之外,都是朝中颇有名望的大臣。

如今杨士奇以布衣之身,入咨政处,自然令朝野皆为之侧目。

但杨士奇进入咨政处之后,为了十分谨慎,绝不多说一句,也不轻言国事,只是默默的呆在旁边听着,认真学习,倒也没有被太多的排挤。

与此同时,太孙殿下教令,成立了一个百姓监督司的机构,杨士奇也被授予为百姓监督司第一任总管。

这是朱允熞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设置的。

他考虑过直接用锦衣卫。

但有三个问题,一是锦衣卫还肩负着宿卫皇宫大内的职责,若是再用锦衣卫去查官员,其权力就有些过大了。

二是锦衣卫本质上也是军户,按大明律,军户世袭。

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情,至少如今的锦衣卫,还算是精锐中的精锐。

第三个原因则更加关键了,锦衣卫在成立之初,便有着极为超然的地位。

能入皇宫当御前侍卫,自然要保证人选的绝对忠诚。

因此,当初挑选进入锦衣卫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或是立过不小军功,受了朝廷恩惠,如此才放心让这些人宿卫皇宫大内。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与朝中的官员,实际上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

再让他们去行使廉政监督的职权,大事还好,若是一般的小事,便难免会讲人情包庇了。

而朱允熞成立的百姓监督司,就是要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

官员的贪污,受贿,种种违法行为,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上开始的。

老朱的刑罚非常严厉。

任何一名新上任的官员,在刚做官的时候,大多没有任何想贪污的念头。

即使有这样的念头,也胆战心惊,不敢轻逾雷池半步。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想法就会慢慢改变。

开始利用职务之便,谋一些较小的私利,然后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后世说的“糖衣炮弹”,也是一样的道理。

锦衣卫所查的,一直都是大案要案。

一般的案子,他们不查。

而且,长久养成的习惯,难免也会认为小案子不值得查,过于大惊小怪了。

百姓监督司的成立,就是要防治这种情况。

某种意义上来说,防止贪污,比惩处贪污更重要。

不给贪污发生的土壤,才是最关键的。

要不然,就算不停的杀杀杀,也只能治标,无法治本。

一旦有所松懈,贪污之潮,就会以更大的力度报复。

与大明其他衙门不一样。

百姓监督司的所有人员,都是重新招募,包括总管杨士奇在内,全部是布衣平民出身。

朱允熞甚至下令,凡朝中勋贵子弟,或有在朝为官的,三代之内,皆不得入百姓监督司。

百姓监督司,要求所有人都是普通百姓,平民出身。

百姓监督司的大小官员,都不授品级,也不像考取功名的秀才举人一样,享有不交税的特权。

但给予的报酬,却十分丰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