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艰难的救赎(1 / 5)

抗拒就医

“你摸摸看,我是不是瘦了?”她指指自己的左肩,说。

确实很瘦。这是初夏的5月,她的身躯顶着单薄的衣衫,犹如衣架。我触碰了一下她的肩膀,又迅即收回手:凸起的肩胛骨太硌手了。

“你看我,瘦成什么样了啊?”她悲哀地望着我。

无须回答。我知道,她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在索取同情。但同情是廉价的,我决定不予满足。我说:“你该去看医生。”

这是她最怕听的话。“不不,我自己吃中药调理调理就行了。”她立刻缩了回去,好像被火烫了一下。

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对我诉说。一年里,在南京和北京,我见过她两三次。第一次,她说自己失眠,没胃口,容易累;第二次,情况严重了些,自述每天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几小时;经常心慌,每天下班后精疲力竭,想到工作就有压力。

第二次时,我担心她是抑郁症,问了她几个问题,但从她的回答看,不像。她说,如果工作顺利,睡眠也会好一些;工作安排好后,带女儿出去玩,还是会有高兴的感觉;尽管不爱聚会,但如果工作需要,和人交往也没有问题。

我对她说:“你这是焦虑,可能伴有抑郁。最好去看医生。”

“不用,”她拒绝,“是工作压力太大,我吃中药调理。如果不用上班就好了。”

又过了半年。这次再见到她,形销骨立,皮肤黯淡无光,目光幽怨而悲凉。

她说,整夜整夜睡不着,经常觉得自己活不长了。给女儿买了一件新衣服,看女儿满地乱跑,就辛酸地想:“明年这个时候,妈妈就看不到你穿新衣服的样子了……”回家做了一顿晚饭,老公夸奖她,又满心愧悔:“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给老公、女儿多做几顿饭?以后没机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不愿意再听,直接给出结论:“上次我说你是焦虑伴抑郁,现在我认为你是抑郁伴焦虑。去看医生。我回到北京,会催问你。”

我给她推荐了南京的某位医生。回北京后,隔一周问一次。她找各种理由拖延。实在推不过,终于去了医院。

这天,上午,她突然来电话。一接通,欢快的声音洋溢出来:“张进,我看过了,医生说没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