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网游竞技>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1 / 4)

近日,就心理咨询问题求教于一位业内朋友。心理学博大精深,我研习多日,只是一知半解,不得其门而入。幸友人不弃,诲我不倦,令我茅塞初开。今录在兹,作为个人求知道路上的一个坐标,亦或可对其他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助益。

心理治疗“对人不对病”

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好比海面上的大风大浪,原因是海底有火山在爆发。医学干预只是抚平海面上的风浪,心理干预则是要找到海底的火山口,彻底解决问题。

你是心理咨询师,但我首先想问问你对西医治疗精神疾病的看法。我知道有一些心理咨询师是反对用药的,认为药物治标不治本、有副作用等等。你怎么看?

我不排斥药物干预这条路。我也不认为心理治疗可以包打天下。比如遇到精神分裂症病人来咨询,我是要转诊的;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我也嘱咐他要配合用药。从心理治疗到药物治疗,从社区医院到专科医院,应是协同的系统。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甚至可以组合治疗。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我经常作这样一个比喻:疾病发作的时候,患者的种种症状好比海面上的大风大浪;风浪的根源,则是海底下有火山在爆发。医学干预只是抚平海面上的风浪,至于海底下火山爆发,它管不了。心理干预,则是要找到海底的火山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此说,西医治疗精神疾病,治好了,只是临床治愈,把症状消除。当然这也非常重要。如果海面上波涛太汹涌,你就没法进到海底。所以先要用药物干预,等波涛小一点儿,心理治疗才能入手。

我不希望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立起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用什么方法治疗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好起来。

西医治疗精神疾病,依据的原理是:精神疾病大多是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所致,医学干预就是用药物来调节大脑内的化学平衡。我想问,精神疾病心理干预的机理是什么?心理学承认大脑疾病的生理基础是神经递质失衡吗?

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属于两个体系,两条路完全不同,不应该简单地用这一种去套另一种。两者的科学机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医的神经递质理论,我可以接受。但我感觉,西医针对的是病;而心理治疗针对的是这个人。在症状之外,还有一个轴是人格,是人格成长。心理治疗是两者兼顾的。

西医治疗的原理,现在基本明确了,至少有了一个方向。但心理治疗的原理,比较复杂,说不清。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可能需要自己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看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举一个例子。我曾接待过一个病人,是抑郁状态。但是让她来咨询的痛点,是纠结于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整天纠结着,有点儿像强迫思维。

因此,咨询的时候,我跟着她谈,就谈不下去。看到她第一眼,我就产生一个感觉,觉得她很干。20来岁的姑娘,按道理正水灵着呢,可是她那么干枯,活力在流失。我意识到她可能会有抑郁的问题,就反馈给她:“你好像水分在流失。”听到我这句话,她流泪了,本来凝固的情绪开始流动了。

抑郁症患者如果情绪动起来了,就已经在好转。但这是怎么发生的,我说不清。我只是跟她建立了一个关系。

她是不是觉得,你说中了她的心思,于是你们产生交流,就可以进行下去了?

起码我们不会在那些强迫思维上转了。那些纠结无意义,是她在抑郁状态下的表现。如果她的抑郁解决了,纠结的具体问题自然好办。只在思维这个层面跟她解释没有用。

如何积累直觉

心理治疗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能不能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说到这,我想起艾瑞克森的一段往事。作为心理治疗大师,艾瑞克森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沟通者”,他的治疗中很大一部分努力,都花在和患者建立沟通上。

曾经有个病人,住院多年,不和任何人说话,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在想什么。一天,病人在院子里待着,艾瑞克森走到他面前,突然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翻过来重新给他穿上;然后,把自己的衣服也脱下来,翻过来穿上。这一瞬间,病人对他露出从未有过的笑容。然后,艾瑞克森拍拍他的肩膀说:“现在,把你的事情告诉我吧。”从此,这个病人开始和他说话。至于治疗,则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是典型的沟通问题。你知道,认知疗法的媒介是语言。对语言能力发展后才形成创伤的人,认知疗法是有用的。但是对在语言前期,即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受到创伤的人,只能用非语言的方式来治疗。

我理解艾瑞克森的这个病人,应该是在语言前期受过创伤,因此你和他说什么都没有用。艾瑞克森后来和他同频了,才能建立沟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