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 2)

而且还兼任昌州都督,昌州刺史。

若是将来蕃州不稳,他真的能够镇压的住蕃州吗?

但皇帝已经下旨,众将也不好再说实话。

而且有李绚在蕃州,安抚黑齿常之的事情,也该李绚出手。

军中诸将都有武散官和爵位的封赏,每个人都有所获,这些事情很快就被抛到了一边。

随着圣旨的逐渐结束,所有人都开始明白,新皇已经逐步的站稳了脚跟。

宰相当中,刘仁轨虽然去了长安,但是还有薛元超在。

六部尚书当中,有陆元方,韦待价这样的亲信,欧阳通和黄仁素又素来中立,段宝玄又是先帝旧臣,只有一个豆卢钦望是相王的人。

其他又有诸多少卿,少监,郎中,员外郎,只要这些人逐渐的进入角色,那么皇帝很快就能掌握整个朝堂超过三分之一的权利,真正的和武后,裴炎三足鼎立。

而且不止如此,只要李显不犯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归入他的麾下。

这便是皇帝的权利。

……

李显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满殿跪着的群臣,点点头道:“众卿平身吧。”

“臣等谢陛下。”群臣拱手起身,然后各归班列。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李显看着群臣,继续说道:“这几日,诸卿都辛苦了,今日朝会之后,群卿可各归家安歇,虽然无法新年欢庆,但让众卿和家人在一起团聚,朕还是可以的,只要记得明日再来宫中祭拜先帝即可。”

“臣等领旨,谢陛下。”群臣齐齐躬身。

李显神色一肃,开口道:“太常寺,光禄寺和礼部,多劳累一些,朕明日要去嵩山和邙山小祭天地,这是常礼,不可偏废。”

“喏!”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和礼部尚书三人同时拱手。

众臣更是无法多说什么。

皇帝虽然还没有行登基大殿,但小祭天地,还是可以的。

况且大唐皇帝历年都有祭祀天地之事,今年突然断了,叫什么事。

李显目光看了殿内殿外的诸多刺史一眼,然后看向裴炎道:“裴卿,从初三开始,安排六部尚书,九寺寺卿,五监监令,还有诸位大将军,将军,诸州都督,刺史,轮流述职,朕要知天下实情。”

“喏!”裴炎神色肃然的拱手。

皇帝这并不算处置朝政,只是让朝中众臣单独述职而已,但这样一来,天下人心就认定了李显,再无反复。

武后坐在帷帐之后,面色肃然的看向李显。

这个儿子,让她感到很陌生。

这些天,李显绝大多数时间都守在先帝灵柩之前,和外臣接触的并不多。

即便是偶尔和外臣接触,大多也都在武后的监视之下。

她可以肯定,这些话,绝对没人教导李显。

武后的目光从刘仁轨,薛元超的身上,落到了李绚,苏良嗣,姚令璋这样的身上。

她顿时就明白,先帝这些年,一直都找贤臣教导李显。

薛元超,刘仁轨和姚令璋自不必多说,光是李绚和苏良嗣就都不是一般人物。

李显虽然的确资质不高,但有样学样,有先帝在前,他只需要学习先帝便已经足够了。

更别说,还有薛元超,刘仁轨,姚令璋,李绚和苏良嗣等人时不时的点拨。

武后终于明白,她想要更多的介入朝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她的这个儿子。

……

李显没有在意身后的目光,继续说道:“还有太子之事,太子年纪尚小,偶尔去东宫便可,平日住在大仪殿,皇后贴身照料,至于进学之事,彭王和弘文馆,还有太子崇文馆的人教授便可。”

“臣领命。”李绚站出拱手。

“还有太子家令?”李显微微沉吟,目光扫过殿中群臣,随即开口道:“秘书少卿武三思。”

“臣在!”武三思立刻拱手站出,诧异的看向李显。

“便由表兄为太子家令吧,平日里处置太子庶务!”李显对着武三思温和的笑笑。

武三思立刻惊喜的拱手道:“多谢陛下。”

群臣心中不由得一声惊叹。

武三思是武后的外甥,也是皇帝的表兄,也就是太子的表舅。

如此一来,便可以沟通太子和武后的关系,缓和皇帝和武后的紧张。

的确是一招秒棋。

李绚沉沉的躬身,眼底却闪过一丝肃然。

整个朝堂,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武后的野心,而武三思到了关键时刻,在太子身边,绝对是一个绝大的威胁。

这是一招臭棋。

然而在皇帝的眼底,却是平衡朝堂缓解矛盾的最佳手段。

实际上听到身后母后放松的呼吸,还有群臣之上裴炎略微的紧张。

李显就知道自己已经达成了目的。

李显满意的笑笑,然后点点头道:“众卿,若是无事,今日便到此……”

“陛下,臣有急奏。”尚书左丞郭待举站了传来。

李显目光轻轻瞥了身后的珠帘一眼,然后看向郭待举问道:“郭卿有何事?”

“启禀陛下,是废太子之事!”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