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同人小说>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243章 兵解大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第243章 兵解大秦(2 / 2)

    似乎明白了嬴城所想。

    明面上面对王贲这个庞然大物,陛下信重的护国都尉,嬴城想要弹劾完全没可能。

    而换一种方式。

    从军制上出发,从侧面弹劾王贲,便有了可能。

    军事改革。

    众人都听明白了嬴城要干什么。

    而王贲和冯劫,也是眉头紧皱的盯着嬴城。

    就等着嬴城说完。

    不管如何。

    秦国的安稳是因为有大秦将士的存在,若是嬴城想要借着这个由头裁撤兵力,那便要和嬴城好好的论论。

    若是没有这百万大秦将士,大秦将士如何稳定?

    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又如何御敌?

    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如今的大秦,还没有到裁撤兵力的时候。

    天下不过一统八年,哪里来的勇气裁撤兵力。

    面对众人的复杂的目光,嬴城微微停顿,自顾自的继续道:“因此,兵解大秦,将是秦国盛传万世之路上不可忽视的问题。”

    “何为兵解?”

    “并非裁撤兵力,减少兵员,恰恰相反的是,我们要实行全民皆兵。”

    “在什么样的军制之下,可以实现全民皆兵?”

    “唯有一法,兵解如今大秦所有的军事体,不管是府兵也好,驻守营也罢,哪怕是长城军,南征军,隶属于我秦国所有的军事体,均以兵解的方式,分散到乡里之内。”

    “一伍一里,一什一亭,一率一乡,一队一县,形成遍布天下的军事体系。”

    “不再以郡为单位组建军营,而是综合天下格局,组建七大战区,此七大战区设常备防卫兵力,其余兵力,均发散于停下各个乡里之内。”

    “这,便是兵解大秦。”

    “而所有在乡里之内的将士,负责秦墓之事,并负责练兵,在每年二月一日,十月一日,十二月一日,凡非重残老幼者,均要服役为期十八天的兵役,由乡里驻兵负责训练。”

    “若有战,只有各战区能够召回各个县乡里之内的兵力。”

    “如北方战区,在北方防线修长的边界中,匈奴时常南下劫掠,为何,匈奴以散骑快袭的方式,劫掠一地即走,根本没有大规模的南下。”

    “而朝廷,却需要建立近千里的长城,来抵挡匈奴南下,其中目的,是因为想要将匈奴逼着从一地入关,如此朝廷便可以囤积兵力抵挡匈奴,并歼灭匈奴主力。”

    “但是,若将长城军分散在每一个北方防线乡里内,而每一个乡里都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力量。”

    “以散兵对付匈奴的散兵,若匈奴合拢进攻,北方战区便集中兵力,歼灭匈奴主力。”

    “而此,乡里面对盗匪,也有了反击之力。”

    “而在面对居心叵测之人的蛊惑,驻守在各乡里的将士,便能做到稳妥的安抚之效。”

    “而在这庞大的兵解体系中,任何一地的谋反,均不需要朝廷大规模的出动兵力平乱,而是将此化解在一地乡兵之中。”

    “若有一乡之地动乱,附近乡里群起而攻之,一县之地若有乱,附近县兵群起而攻之,倘若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朝廷一旨令下,天下乡兵齐聚,顷刻间百万雄师。”

    嬴城喋喋不休的阐述兵解制。

    而这。

    便是他思虑良久之后。

    解决秦国军事力量臃肿的办法。

    看似。

    无限制的加强了秦国军事。

    但实际上。

    是一种用漫长疆域和时间来化解军事力量臃肿的方式。

    如果将秦国的兵力分散在各个乡里。

    反倒是。

    以目前秦国的兵力,根本不够。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

    逐步优化军事体系。

    若不然。

    以大刀阔斧的对军事体系进行改革。

    动辄就是数十万兵力,不管对不对,均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而同时。

    面对秦国百万大军的消耗,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事力量是属于空耗的状态。

    也就是为了防备战乱发生,需要常备百万大军防守。

    而在一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内,在没有动乱的情况下,朝廷依旧需要消耗军费来维持军事力量。

    这对朝廷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而兵解制。

    更类似于卫所屯田制。

    但不同于卫所屯田制。

    兵解制是将大秦五分之一四的军费,转移在各乡里之内。

    也就是说,今后朝廷除了军事体系维系和军费维系之外,要抛开大跨度的粮草辎重调度,就食于乡里,由乡里来供应百万将士的日常吃住。

    在集体化农业之下,以一里供养五名将士,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而这些将士的日常,也负责灾害,盗匪,危机等事物,守护乡里。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有效的遏制,将帅在外割据的情况,战时聚兵,闲时兵解,不再大规模的屯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